春秋末期的传奇人物范蠡(公元前536—前448),字少伯,出生于楚国宛县(今河南南阳)。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大家,被后世尊称为商圣和财神。
在南阳五圣中,范蠡与姜子牙、张衡、张仲景、诸葛亮齐名。史书称赞他忠以为国,智以保身,商以致富,成名天下,更难得的是,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慈善家。
范蠡出身贫寒却天赋异禀。据《越绝书》记载,他常常表现出一痴一醒的怪异行为,当地人都以为他精神失常。当时宛县县令文种(—前472)正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,听闻范蠡之名后派人相邀。使者回报说范蠡是个疯子,文种却笑道:狂夫多贤士。他亲自登门拜访,虽遭戏弄却不气馁,最终两人促膝长谈,结为挚友。
展开剩余56%面对楚国腐朽的政治环境,范蠡提出霸气出于东南的见解,与文种一同前往吴国寻求发展。然而当时吴国已有伍子胥、孙武等重臣辅佐吴王阖闾,二人难有作为,于是转投越国,受到越王勾践的重用。期间范蠡拜高士计然为师,潜心研究治国用兵之道。
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后,范蠡随勾践入吴为奴。在吴国期间,他始终保持臣子之礼,面无怨色。当吴王夫差患病时,范蠡献计让勾践亲尝其便,终获赦免回国。返越后,范蠡立即提出富国强兵之策,主持修建王城、蠡城,发展农业、渔业、蚕桑等产业,并训练军队。他还献上西施、郑旦等美女,使夫差沉溺酒色,最终助勾践灭吴。
功成名就后,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,毅然泛舟离去。他先在齐国务农致富,拒绝齐王相邀后,又迁居陶地经商,成为巨富陶朱公。更难得的是,他三次散尽家财救济贫民,因此被尊为财神。可惜如今各地对这位传奇人物的纪念和宣传都远远不够。
发布于:天津市